1.幼鳥照料的要點

由於從幼鳥時期便開始飼養的玄鳳會跟飼主有相當高的互動關係,大部份的飼主都會選擇從玄鳳幼鳥開始飼養.然而飼養玄鳳幼鳥所遇到的困難往往會比照顧成鳥時來得多.然而飼主多一份的準備,便能多一份提升成功照顧幼鳥的可能性.第一次飼養幼鳥的飼主應在飼養前評估是否有其能力照顧這樣的幼鳥並瞭解飼養玄鳳幼鳥時相關的知識以免造成日後的憾事.

新手若想飼養玄鳳幼鳥時,首先應考慮的便是飼養隻數.單隻飼養長大的玄鳳一般相信會較親近飼主,然而在幼鳥照顧時會較具危險性(如失溫),而成長後飼主是否能長時間予以陪伴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多隻飼養雖能減低這些問題,但仍會有如吵雜及環境清潔維護等因素值得飼主思量之. 缺乏飼養幼鳥經驗的飼主,應避免於首次飼養幼鳥時便飼養過多的數量,基於對生命的尊重,更不應有以多隻飼養來作為提升成功養育幼鳥的策略.

飼養玄鳳幼鳥應該至少選擇3個星期大以上的幼鳥.越幼小的雛鳥其身體機能發育會越不完全,對外的抵抗力也會越微弱.照顧太幼小的玄鳳有其困難度,飼主若第一次飼養幼鳥則可考慮選擇4~5個星期大的亞成鳥.亞成鳥通常已稍具飛行能力並開始學習自己進食,飼主照顧起來會更加容易.飼養時機應選擇氣候溫和的季節,一般來言,由春季到初秋皆是合適的飼養玄鳳幼鳥時機.買幼鳥時的注意要點可參 閱寵物鳥玄鳳/買鳥時的要點

兩星期大的玄鳳.
羽翼未豐,不適合首次飼養的新手.

3星期大的玄鳳.
全身己覆蓋羽翼,較適合新手飼養.


在帶回幼鳥前,應事先準備好所需之器具和食物.照顧幼鳥時所需的器具包括有保溫箱(如寵物箱,紙箱或小魚缸等),保溫器具,秤重器,餵食器具(注射筒或湯匙及子母杯等),和舖料(木屑,稻草或碎紙等).餵食幼鳥之食物及餵食方式應延續先前飼主所用之食物及器具,購買時應先詢問原飼主以何種食物和器具餵食.若突然改變食物或餵食器具可能會造成幼鳥不願進食.飼主若須改變幼鳥餵食之食物亦應使用漸進方式作更改.

餵食的方式對第一次飼養玄鳳幼鳥的飼主尤其重要.依適合玄鳳幼鳥的餵食器具可分為鸚鵡用湯匙餵食,注射筒餵食,和滴管餵食.一般文鳥專用餵食器並不適合使用於玄鳳幼鳥上.

鸚鵡專用湯匙餵食的優點為餵食時其危險性較低,而缺點為幼鳥須有進食意願及當餵食時間拉長時食物易冷卻而造成幼鳥不願進食.當幼鳥生病或進入斷奶期時,則會有不願進食而使得餵食困難.
注射筒餵食時應注意選用適合玄鳳鳥喙大小的注射筒.使用注射筒的優點為可以半強迫的方式讓幼鳥進食,特別適合於斷奶期的亞成鳥.其但缺點為使用時須有相當的餵食技巧,若餵食方式不對,則有使幼鳥嗆到或窒息而死的危險.
一般而言,使用湯匙餵食時會耗較多的時間並且食物較易沾污幼鳥.以注射器餵食雖較為方便,但因對幼鳥造成的危害性較以湯匙餵食時來的大,所以第一次飼養幼鳥的飼主應審慎思考後再決定應以何種方式餵食.依餵食之食物不同,所選用之餵食器具亦有所改變.
滴管餵食為特別時機時所使用,如幼鳥不願進食或生病時.平常餵食時,應避免使用以滴管餵食方式餵食玄鳳幼鳥.

照料幼鳥時,飼主更須密切注意任何不正常的變異.體重和排泄物是觀察幼鳥的健康情形最直接的要點.飼主應每日記錄幼鳥的體重變化.一般而言,幼鳥在成長至斷奶期間其體重應是持續地增加.排泄物通常會因餵食之食物不同而有色澤上的差異.正常幼鳥的排泄物為固體狀帶些許透明液體.其色澤會隨著幼鳥所吃的食物不同而有所差異.若排泄物變得更水狀或有突然的顏色改變都代表著幼鳥身上帶有某種的疾病.若幼鳥有這些症狀,飼主應立刻帶鳥去就醫.其他可能的生病症狀可參考玄鳳的照料/玄鳳的健康/生病時的徵兆

測量記錄幼鳥的成長體重時宜使用電子式秤重器以排除人為的視差值.然而每隻幼鳥的體重除本身體質因素外,亦會因出生順序,餵食量及親鳥餵養或人工餵養而改變.舉例而言,第5隻出生的幼鳥在第21天大時所測得的重量並不會等同第一隻出生的幼鳥在第21天大時所測得的量(通常會有些差距).一般情況下,越早出生的幼鳥所得到的餵養條件會較越晚出生的幼鳥豐富,因而通常最早出生的幼鳥其體重數值會較越晚出生的幼鳥為高.下列表格為參考的玄鳳幼鳥成長體重值.


然而只依測得之數字來評斷幼鳥的健康情況是不夠的,由於每隻幼鳥生長速度的差異性,飼主可以幼鳥成長天數及體重的記錄繪製出一成長曲線圖來輔以評斷該幼鳥是否獲得足夠營養並正常成長.下圖為玄鳳幼鳥健康成長時的曲線表,雖然每隻幼鳥的成長體重不全然一致,但以天數/體重數值所繪出的曲線表皆應有如同下表中曲線之走勢.


另一個重要的照料幼鳥因素是溫度.幼鳥因身上的羽翼尚未發育完整,所以抗寒能力相當低.若於較低溫的季節飼養幼鳥,則應注意溫度的變化而適時地給予保暖.適合幼鳥生存的溫度為攝氏30~34度之間.飼主若使用保暖燈給予幼鳥保溫時,應注意溫度勿調太高,並於保暖箱內放置一水源以維持濕度.

飼養幼鳥的環境應經常清理.由於幼鳥幾乎都是待在該環境中,若環境過於髒亂,容易使幼鳥感染到細菌或病毒.練習啄食中的幼鳥也可能食入不潔之物,如排泄物.不乾淨的環境亦容易使亞成鳥滋生寄生蟲,如羽蝨.由於亞成鳥之發育尚未完善,對外的抵抗力較弱,飼主應避免給予全身洗淨的動作.若飼主想為亞成鳥作除蟲動作,則應嚴謹地注意溫度的掌控.

幼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睡眠休息.飼主不應時常將之取出玩耍以免幼鳥有失溫的危險.待亞成鳥階段時的玄鳳,其生理機能較為發育完善,對外的抵抗力較為高,加上對外的好奇心會逐漸強烈,飼主可於此階段花較多時間與之培養更親密的情感.

亞成鳥階段的玄鳳是飼養時另一個重要的危險階段.由於開始學習自食,飛行,及對外的好奇心,飼主除在餵食上會遇到困難外,對亞成鳥在外時的行為安全亦要相當注意.餵食上,亞成鳥會有無法專注進食及隨處啄食的行為產生,雖皆為正常之過程,但無法專注在飼主餵食時,會使較無經驗的飼主不知所措而有無法給予足夠養份的可能.而到處啄食則會有食入危險物品的機會.詳細的亞成鳥厭食及斷奶情況,可參閱玄鳳的行為/幼鳥的厭食和斷奶

亞成鳥在剛學習飛行時,飼主應注意室內是否有其危害飛行安全之物(如吊扇,暖爐等),特別是突來的驚嚇通常會造成飛走的危險.是否要為亞成鳥中的玄鳳剪去羽翼雖視飼主的決定,但飼主應考慮剪羽後的亞成鳥依然會有學行飛行的動作,當其飛行時應更為注意亞成鳥的安全,特別是家有另飼有其他寵物時.

其他有關幼鳥之照料請參閱玄鳳繁殖/哺育幼鳥(人工餵食),玄鳳繁殖/幼鳥的成長,及玄鳳繁殖/幼鳥致死原因


2.幼鳥的健康問題

幼鳥的健康問題主要可區別成先天殘缺(基因方面),後天發育缺陷,細菌感染,及內外傷等.以下即介紹幼鳥成長時常見的健康問題.

先天殘缺的問題並不常發生在幼鳥身上,如果基因上有缺陷,通常會造成胚胎的死亡而無法成功孵育出雛鳥.最常發生在幼鳥的先天殘缺是內鼻孔的閉鎖和先天的心臟疾病,如心室隔膜方面的缺陷.其他病例尚有遺傳性白內障,水腦,及眼睛方面的病變(如單眼壞死或眼球過小).有時,剛破殼的雛鳥會有肚臍尚未閉合的狀況.在此情況下,儲存在幼鳥體內的營養成份或內部器官會有外露或造成細菌感染的危險.

後天發育缺陷是發育中幼鳥常造成健康問題的因素.由於雛鳥成長速度相當快,若發育上有所差錯,則會對健康上造成很大的影響.變異的鳥喙是常見的症狀之一,若能早期發現幼鳥鳥喙發育上的問題(如變形),則能以研磨工具或整形治療給予校正.若未能及時發現而使鳥喙發展硬化後,其後續的校正動作會更為複雜(如需麻痺,磨削,校正器具使用等).造成變異鳥喙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幼鳥欲索食時彼此以鳥喙不當撞擊而成(有時幼鳥會誤以為其他幼鳥為其親鳥而向之索食).腿部的變形(如內外彎)亦是經常發生在幼鳥的問題.內(外)腳的產生通常發生在幼鳥體重過重而雙腳無法承受下長時期在外滑情況下發育而成,或是因不當擠壓或姿勢不當而造成雙腳長期內縮而致.避免幼鳥有此現象的發生,飼主可將幼鳥置放於較小的容器內以減少雙腳外滑並於容器底部添加墊料以保護雙腳.初期變異發生時尚可以簡易的保護措施(如護套或鞍座等)於以修正,若延遲予以處理,隨著幼鳥的茁壯,其治療會更為艱困,甚或無法補救.有時發育中幼鳥也會發育出彎曲的頸部或軀體的現象.若有此軀體變形現象時,初期者,可用特殊的夾板或鞍型護套校正.若是頸部變形時,則可使用頸部的支撐物固定幼鳥並將支撐物黏貼於容器一側,通常幾天後,變形的情況便能得到解決.萎縮的腳趾(呈緊握狀)是另一個雛鳥在發育中會發展出的缺陷.如果早期發現則能被容易地治療,反之,則會因腳趾得不到足夠的血液而有壞死的出現,嚴重者,甚至需要以截枝來處理.維持生存環境適當的濕度或許能防止(或減低)萎縮腳趾的發生.

幼鳥發生內外傷的情況多是應飼主不當照顧(餵養)或寄生蟲所造成,以下介紹常見的幼鳥內外傷情況.

嗉囊燙傷是幼鳥發育中最嚴重的外傷之一.當餵食食物溫度太熱時(適合溫度為攝氏39~42度間),即很容易造成嗉囊組織的傷害,以食物溫度超過攝氏48度時便會造成嚴重的嗉囊燙傷.準備餵食時,以溫度計掌控食物溫度便可避免因食物過熱而燙傷幼鳥.處理嗉囊燙傷可改以小口餵食及抗生素和抗真菌劑的服用.若嗉囊表皮已產生疙瘩,則可予以外科手術處理.然而,除非嗉囊上的疙瘩脫落,飼主通常很難察覺到幼鳥有嗉囊燙傷的情況.當嗉囊燙傷嚴重時,食物則會於疙瘩脫落處的傷口流出,此症狀稱之為“瘺管”(fistula).
 
飼主若過度餵食幼鳥會容易造成食物逆流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吸入性肺炎是一個很嚴重的病症而須要迫切醫治,其醫治包括流體治療,抗生素,抗真菌劑,甚或霧化藥物治療.過度餵食亦會造成嗉囊過度膨脹而影響肌肉組織無法正常運作,食物因而無法被推進消化系統中而造成嗉囊內食物酵化而感染細菌.當有此情況時,嗉囊必須被清空洗淨並在12~24小時內觀察是否有其他傷害造成.可使用托罩保護嗉囊並等待其肌肉和神經組織回復功能.

當幼鳥不正常成長時便會有發育不良的情況.發育不良的幼鳥通常會在羽翼上出現壓力紋(壓力紋的產生即意謂者該幼鳥在羽翼發育時在攝養營養上出現問題),頭大身體小,耳朵未全開,眼皮不全,皮膚異常皺折和羽翼發育不整等現象.造成幼鳥發育不全的可能原因有慢性感染,營養失調,長期處於低溫下,母鳥孕育蛋時耗盡養份或是不當的餵食食物等.

消化緩慢(嗉囊內)是一種症狀而不屬於疾病,但由於食物在嗉囊內待太久而容易造成細菌或酵母的激增,有些細菌會形成毒素的產生而導致幼鳥吸收後疾病的發生.造成消化緩慢(嗉囊內)主要原因為腸胃道的能動性減弱而無法將食物正常地從嗉囊排進消化系統內.消化緩慢會造成不少的問題,如脫水,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毒血症及營養失調等.當消化變緩慢時,必要時,在12~24小時內需要將嗉囊內的食物排出,有時會加以抗生素和抗真菌劑的治療.目前亦有藥物可幫助腸胃道的蠕動.

體內寄生蟲有時會自親鳥傳染給幼鳥.蛔蟲,條蟲和梨形鞭毛蟲是幼鳥體內常見的寄生蟲.因腸胃道蠕動的速度快,一般的糞便檢查很難檢驗出蛔蟲的存在.條蟲的感染通常需要靠中間媒介物,如米蟲或蟑螂等,除非環境衛生不佳,否則親鳥或幼鳥感染的機會並不大.梨形鞭毛蟲是一種單細胞的有機體,通常會造成幼鳥的消化問題,嚴重者亦會造成死亡.梨形鞭毛蟲常發生在玄鳳,虎皮,金絲雀及雀科鳴鳥體內.由於梨形鞭毛蟲卵會時有時無地出現糞便中,因而造成檢驗上的困難.傳統治療上使用類固醇酒糟擦(Metronidazole),然其效果不彰.飛邊達錯(Fenbendazole)的使用在狗或貓上很有效用,但會造成鳥類肝的傷害,甚至死亡.羅力嘧唑(Ronidazole)的使用對鳥類較為安全和有效用.

外部寄生蟲雖不常發生在飼養的寵物鳥身上,然而有時如羽蝨等寄生蟲仍會發生鳥的身上,如雙翼及尾巴上.有些寄生蟲會在白天時躲藏在棲木,玩具或環境中細縫處,等待夜晚時再爬行致鳥身上吸取其血.若嚴重時,則可能會造成羽翼發展的不全,羽翼囊胞,及貧血症等.

任何可能發生在成鳥的細菌感染一樣會發生在幼鳥的身上.由於幼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若幼鳥感染到細菌,其影響通常會比成鳥時還要強烈.

鸚鵡熱(Psittacosis)是由一種披衣菌(Chlamydophila)所引起的疾病,受感染的幼鳥如無醫治則會造成肺,氣囊和肝方面的永久傷害.目前在活體上並沒有能夠百分百檢驗出該病的檢測方式.家禽黴漿菌(Mycoplasmosis)是另一種造成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有機物體.顳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細菌感染,常發生在玄鳳幼鳥身上,常會造成“鎖顎”的結果.由於顎關結處被感染後,幼鳥便會因無法張開雙顎進食而饑餓致死.雖有多種細菌會造成TMJ的感染,但常見者為桿菌或博德特氏菌.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是在幼鳥的嘴,內鼻孔及嗉囊內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只單獨服用抗生素治療(沒有同時服用抗真菌劑)下的幼鳥.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時會在嘴或嗉囊內產生白色如絨毛的組織損害現象.使用革蘭氐染色(Gram's staining,一種檢體塗片檢查)檢查便可診斷出內鼻孔和嗉囊內是否有此感染症狀.鳥類環狀病毒(Psittacine circovirus)感染會造成幼鳥或亞成鳥的鳥喙和羽翼上的疾病.然而大部份的幼鳥或亞成鳥暴露在此病毒下時,通常會提升自身的免疫功能來對抗而不會造成羽翼的變異或疾病.只有少數的幼鳥會因此病毒的感染而造成鳥喙或羽翼上的病變.多瘤性病毒(Polyomavirus)是一種常造成未斷奶幼鳥死亡的病毒感染.受感染的幼鳥會因肝臟的損傷而出現挫傷或大量出血後死亡.目前幼鳥可以在約5~7個星期大時注射疫苗以防止該病毒的感染傷害.一般幼鳥在成長後,隨著免疫力能力的提升,其死亡威脅變會降低.亞成鳥時若感染此病毒時,通常不會直接造成死亡,但會有其他病症(如鸚鵡熱或鸚鵡喙羽症,PBFD)的產生.

嗉囊炎是幼鳥最常見的病症之一,特別是以人工飼養的幼鳥.很多以人工飼養而致死的起因就是嗉囊炎.而造成嗉囊炎產生的主要因素就是餵食之食物.由於幼鳥會儲存大量的食物在嗉囊中慢慢消化,所以第一個危險因子便是食物儲存在嗉囊中過久而發酵酸化.發酵酸化後的食物除了造成消化系統的問題外,也容易滋生病菌.由於幼鳥時期的抵抗力相當薄弱,很容易因些微的病菌產生而危及生命.

親鳥所哺育給幼鳥的食物是經由親鳥儲存在嗉囊的食物反雛給幼鳥.這樣的食物通常是經過親鳥本身抗體的殺菌過程,除此之外,研究發現成鳥本身帶有某種的酵素,該酵素會仰制食物的酸化.而幼鳥由於發育未全,所以並沒有這樣的能力.

以人工餵食的幼鳥少了殺菌和仰制酸化這兩個重要的作用,於是便增添了受病菌感染的機會.造成幼鳥產生嗉囊炎的原因為餵食食物的不潔或餵食的溫度不對.其中最容易被飼主所疏忽的是:食物未煮熟軟化及溫度過低使的食物流動不易而滯留於嗉囊中.

當食物因滯留於嗉囊過久而造成酸化,便容易引起病菌的滋生,其中最為熟知的便是念珠菌.念珠菌是一種存在於皮膚,腸胃,口腔及消化系統的菌體.正常情況下其量相當少,並不會影響健康.但若數量增加太多時,便會變成一種致病菌而造成各種的疾病.對扺抗力相當低的幼鳥而言,引發念珠菌數量增加,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危機.

為避免幼鳥產生嗉囊炎,飼主應嚴謹地控制餵食食物之溫度.溫度太高太低對幼鳥都不好.溫度太高易燙傷幼鳥,溫度太低會使食物容易滯留嗉囊.另外食物的濃稠度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食物太濃稠會使食物流動不易,若太稀薄則取得的養份會更少.

嗉囊炎的最明顯症狀是食物滯留於嗉囊.若於常規餵食時間,飼主在餵食時,發現幼鳥嗉囊內尚有前次餵食未消化的食物時便應多留意.特別是當嗉囊內之食物呈硬化狀時,幼鳥即有消化困難的情況.此時飼主不應該再餵食新食物,並改以餵食溫水以幫助消化.必要時,可以蘋果泥或木瓜泥調和溫水並輕輕按摩幼鳥嗉囊.若食物滯留問題一直無法改善,則應立即帶鳥就醫.

醫生評斷幼鳥是否有生病情況,通常需要食主提供照顧幼鳥時的條件,如環境條件,餵食物,餵食溫度,餵食量,餵食方式,餵食時機,排泄物是否正常,體重是否有異常及其他可能影響因素.飼主在平常照料幼鳥時,便應有記錄相關訊息的習慣,若有帶鳥就醫時才能給予醫師更多參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