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改不了的野性
野性,簡單地解釋就是指動物的最原始行為表現,可能是意識下對外在因子的直覺反應行為,也可能是因為適應外在環境條件所發展而出的行為.野性對在野地生活中的動物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具強烈野性本能的野生動物才有可能取得生存的最佳優勢.然而,對於在家飼養寵物鳥的飼主來說,寵物鳥的野性似乎總是不被期望的.雖然隨著飼主與寵物鳥的關係提升而能消弭某些野性行為,但仍有些本能上的野性表現是無法(甚或不該)被馴服.
寵物鳥雖難以像人類般可透過教育方式來改變原始的野性意念及行為,然而所處的環境並不似野地如此嚴峻,平常生活中亦無掠食者的威脅及搶奪食物時引起的爭端,一般來說,飼養的寵物鳥其野性程度並不似在野地生活的鳥類來得強烈.然而野性的本質其實是種動物原始本能的反應,若以此觀點思考起,那麼在人類飼養下而長大的寵物鳥通常大多只能得到飼主的飼養照料,對於生存環境的認知與對應還是需要靠寵物鳥原始的本能來學習.也就是說若無特別的限制下(如特別的行為訓練),大多數的寵物鳥還是依然會循著如野外生存的同種鳥相似的本能(野性)行為而生活.
野性並非是絕對的負面行為表現,其實野性不過是野地生活中一種渴求生存的必須作為.隨著生存環境的迥異,每種動物所表現出的野性亦會隨之改變.當生存在越險惡的環境中,動物所表現出的野性便會越強烈,相反的,當寵物鳥生活在飼主提供的安逸環境中時,其野性表現便會相較來的溫和許多.
然而,寵物鳥的野性是否仍具有造成飼養過程中負面影響的產生呢?通常當我們面對具相當野性的動物時,最大的考慮因素將會是其攻擊的行為.在動物行為學中,這類的攻擊行為多發生在防禦及獵食時所發生,對大多數物種而言,這樣的行為正是延續生命的必要手段.寵物鳥在飼主的飼養環境中,在生命安全及食物取得皆無慮的前提下,其野性便會自然地被抑制下來.事實上,在飼養的過程中,由於飼主與寵物鳥之間大多存在著某程度的信任感,寵物鳥通常不會有攻擊飼主的可能.然而不會攻擊飼主的寵物鳥並不代表也不會攻擊其他陌生的人員,而這其中的關鍵便是信任感的存在.相同地,不具寵物鳥信任的飼主依然會有被攻擊的可能.
在群養中,寵物鳥的野性表現是最容易發生的,而爭奪通常是最主要的起因.縱使是在食物充足下,寵物鳥還是有可能因為不想與其他鳥分食(或同時進食)而予以攻擊或驅趕.而繁殖季節時的繁殖權競爭更是最激烈的野性行為之一.這些爭奪行為有時是相當兇殘,甚或血腥的.個體的獨特情感性質亦會造成野性行為的產生.寵物鳥的情感通常是直接而不加以嬌飾的,對於不喜歡之事物,人或鳥其反應通常是強烈的,有時亦會有傷之見血的結果發生.
除了攻擊行為外,野性的行為亦應將其生活的習性思考在內.以玄鳳而言,由於是屬於雜食性動物,到處啄食是其與生俱的的行為,在飼養的過程中,總是無法避免玄鳳到處啃咬家中物品.在飼主看來或許這是個不良的習慣,但若想嘗試改變這等行為的發生,恐怕只是徒勞無功.生性膽怯是玄鳳另一個習性.而這樣的習性常常會造成玄鳳與飼主分離的憾事.因為過度的警覺,常常會在有任何突來的風吹草動或聲音發生時,無意識地往空曠處逃離.對玄鳳而言,這是個生命攸關的舉動,當下是無法思考是否有飼主的存在(一個能提供保護的角色).
野性本能不再如此強烈的寵物鳥便會喪失在野外生存的優勢,由於長期處於保護下的環境而導致寵物鳥對危險的敏銳度不足.有時,即使是在飼主家中,亦有容易發生被其他寵物(如貓狗等)所咬死的情況.缺乏覓食經驗是另一個野性本能降低的例子.如何成功地尋找食物來源對野外生存的生物是相當重要的,除了靠生活經驗的累積外,世代教授更是不可或缺的途徑.然而,從小就被飼主呵護長大的寵物鳥,自然會失去這項維持自身生命的本能技巧.其他如攻擊或逃離等能力的降低亦是影響寵物鳥野性本能的因素.
基本上,野性本能是不容易抹除的.當寵物鳥適應飼主所提供的環境後,其本能行為便會逐漸與環境達到一定的調和效果.然而值的留意的是野性是一種求生存的表現,亦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中,寵物鳥或許不需要過多的野性行為,但不就此表示寵物鳥不具野性的動機和能力.而野性行為的降低對飼主而言,或許是有其必要性,但隱而未現的行為通常意謂著一種潛在危機的存在.然而更重要的是野性能力不再強盛的寵物鳥,便會失去在野地生存的優勢,一旦離開飼主所提供的安全環境,其生命所面臨的危險威脅將會更為倍增.
其他相關文章:玄鳳的行為之18.天性.